上海博达高中课程招生网

教师不谈教学,还谈什么大学

2019-06-16 11:40:12

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影响力、学术水平,最近参加了几次有关青年学者、大学教师成长的论坛,听到的主题词不外乎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教学质量被排除在外。

青年学者廉思曾经带领30人的团队,在全国5个城市调查了各类高校的5000多名年轻教师,结果显示:超过60%的青年教师会把做课题放在给学生上课前面,67.8%的人坦言“教学质量不会影响晋升”,32.5%的人直言,教学压力主要来自“学校的考核”,把学生的认可度当作压力的,不足两成。 

这些现象和调查结果,呈现一个现实: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各类考核都直接跟科研成果挂钩,做科研、发论文是教师的“主业”,不好评估的教学工作变成了“副业”。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选拔的基石,应该处于大学教育的中心地位。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承担着本科教学任务,他们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表明,很多高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他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在哈佛大学任教30多年,曾担任哈佛学院院长8年的哈瑞·刘易斯,从通识教育、学生咨询、分数贬值、大学体育、大学领导风格等角度,对哈佛大学(特别是负责本科教育的哈佛学院)放弃教育之本的倾向提出了深刻反思。他非常惋惜地说,现在学术追求替代了大学的教育任务。

美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高等教育,似乎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但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也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不乏激烈的批评。他认为,世界大学排名往往侧重于一所大学的科研水平,而不是其教学质量,如果把普通四年制的本科院校纳入进来,美国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他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大学和教授缺少在本科教育上下功夫的多个因素,其中一点是,本科学生质量不如科研成果好量化和评估。他提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才是回归大学之道。

两位教授反思的问题,同样适用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重科研、轻教学,已经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人夸张地形容,本科生进入大学基本上是“自生自灭”——平时与老师接触有限,个人成长、人格完善、高尚道德养成几乎无人过问。

唯一可能被关注的,是他们毕业时能否找到工作,因为就业率是高校的考核指标之一。而社会衡量一所大学本科教育的优劣,也多以能够量化的排名为标准:就业率多少,考研率多少,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的有多少,进入国家机关、部委的有多少……

大学目标如此,自然会让教师醉心于直观的结果:搞研究出成绩。其弊端显而易见,如哈瑞·刘易斯所言:“一味追求成功、成绩,终将失去灵魂的卓越。”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很清楚这些问题。在2013年岁末,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其中列举了高校科技评价中的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的现象依然存在;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科技支撑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不够。

该意见中,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方向,改变在教师评聘、收入分配中过分依赖和不合理使用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科技指标的做法,减少科技评价结果与利益分配过度关联;更加注重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最近也推出新政:设立教学促进津贴,一年预算资金2000万元,用于额外奖励给用心上课的教师。2013年,约有500位老师拿到了总额近800万元的奖金,2014年将有更多教师获得这个奖项。

但愿更多实质性评价改革能够矫正大学的教育目标,让高校教师重新关注教学与学生,而不单靠奖金这种外因,激励教师从事教学这份天经地义的工作。


预约来校参观

来校参观报名,请提前预约!

13564388283

咨询时间:9:00 ~ 18:00